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唐一品(校对版) > 第0298章 人太多了

第0298章 人太多了(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崔大人此言乃是谬论。”长孙无忌也拱手说道:“陛下,您看看当今朝廷之中,有几个是有真正本领的,这些人大多是公卿世家之后,凭借着祖上的威名占据朝廷中的官位,吃着朝廷给的俸禄,这是凭什么呢?更为重要的是,这些人

拿着朝廷的俸禄却是不干事情,整天清谈,有的时候,臣在宣德殿中想找个人办事都找不到,这些人人浮于事,一件事情居然要三四个人来完成,一旦其中出了错误,就会互相推诿,根本就找不到根源在哪里。甚至,有的朝廷官位不是按照事情来是设的,而是根据人来设的。有的人,如今都不管事了,可是还是拿着朝廷的俸禄,比如裴寂,已经被陛下赶出了朝廷了,可是他还是晋阳宫监的俸禄,朝廷的金钱难道就是为了养这些人的吗?那些老百姓上交的赋税本就应该用于朝廷中应该用的地方,而不是给这些人的。不错,崔大人刚才说的极是,等到这些人都老死了,或许有不会有这种情况了,可是这些人是老死了,可是他的儿子孙子,又不照样成长起来了吗?他们也会像他们的祖辈一样,占据着朝廷中的官位,让那些有志之士们报国无门。到那个时候,朝廷就会出现机构臃肿,官吏众多,朝廷要花大量的力气来养这些人,要占一大笔开支啊!”

“我大唐富有四海,这区区点俸禄难道还拿不出来吗?”崔仁师不满的说道。

“崔大人好大的口气啊!”长孙无忌冷笑道:“你可知道我朝官员每年的薪俸是多少吗?陛下,我朝官员的薪俸来自高祖时期。武德元年,文武官给禄,颇减隋制,一品七百石,从一品六百石,二品五百石,从二品四百六十石……递至从九品为三十石,都是每年供给一次,外官无禄。去岁,中书舍人高季辅建言外官卑品贫匮,宜给禄养亲。此后,规定外官比京官低一等给禄,一品以五十石为一等,二品三品以三十石为一等,四品、五品以二十石为一等,六品、七品以五石为一等,八品、九品以两石五斗为一等。若无粟则以盐代禄。此外,百官在年终考核中得到上考者,可得到奖禄一季或一年。除掉禄米之外,还有土地,当年高祖皇帝规定职事官、散官、封爵、勋官等均可按品级受职分田和永业田。一品有职分田十二顷,二品十顷,递至九品两顷,皆给百里内之地。诸州都督、都护、亲王府官二品十二顷,三品十顷,递至九品两顷五十亩。武官、三卫中郎将、上府折冲都尉六顷,中府五顷五十亩,递至队正、队副八十亩。此外,又有永业田,亲王一百顷,职事官一品六十顷,郡王、职事官从一品五十顷,国公、职事官从二品三十五顷,县公、职事官三品二十五顷,递至九品两顷。上柱国三十顷,柱国二十五顷,上护军二十顷,护军十五顷,散官五品以上给同职事官。如果职事官被解免者,则追回田亩,若被除名者,则仅受口分之田,若袭爵者,不另给田亩。这些规定,只是政府的一种限田措施,并不能实授其地。还规定凡给田而无地者,亩给粟二斗。崔大人,你仔细算一算,朝廷多了那么的朱紫、绯红、浅红的官员,要多多少的开销。这还要没有算其他的杂俸了。陛下,若是长久如此下去的话,我大唐要花上大半的收入来养着这些整天不干事情的人。”

那崔仁师听的嘴巴张的大大,一副不可置信的模样来,不说崔仁师了,就是卢照辞、岑文本他们也没有想到长孙无忌居然有如此本领,居然将这些东西记得清清楚楚,虽然这些东西在长安的官场上并不是什么秘密,随便逮上一个小小的七品官员,他们都能说的出来,可就是因为如此,这些小事岑文本等人岂会放在心上,可是此刻被长孙无忌说出来,那意义就不一样了,最起码,现在崔仁师是无话可说了。

“臣等参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不管怎样,众辅臣都暂时的放下了刚才的话题,这个时候迎接皇上是最重要的,至于其他的事情,完全可以躲在宣德殿内,或者是在其他的地方和皇帝陛下探讨一番。

“都起来吧!”骑在马上的卢照辞言语之中却没有任何欢喜之情,让岑文本等人心中一动,却是不敢怠慢,将卢照辞迎了进去。

“陛下,您心中有事?”宣德殿内,岑文本等人正在像卢照辞详细禀报这段时间以来,朝廷之中发生的大小事务,那房玄龄刚刚报过草原上颉利可汗的异动,就见卢照辞斜靠在宝座之上,仿佛心神并不在自己的报告之上,脸色一动,顿时壮着胆子问了起来。岑文本等人显然也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了,却是不好问的,如今见房玄龄问了起来,不由的抬起头来,望着卢照辞。

“朕刚刚进城的时候,发现城门之下官员甚多,多的都难以想像,呵呵。”卢照辞笑道:“若是从城楼上扔个石头下来,或许都能砸到一两个红衣绿袍的。人太多了。多的朕都觉得我大唐的官员不值钱了,什么都能担任我大唐的官员。”

卢照辞的话在宣德殿内顿时引起了一阵狂风,那岑文本等人都朝长孙无忌望了过去,还以为此事乃是长孙无忌透漏给卢照辞的,但是一见长孙无忌惊讶的模样来,这才发现,这或许就是卢照辞的心里话。一想到这里,更是惊讶了。

“不错,辅机所言甚是。”卢照辞也站起身来,面色阴沉,卢照辞整日所处理的多是国家大事,这些小事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但是这个时候被长孙无忌讲了出来,这才让他感到一丝惊讶,不但因为长孙无忌的博闻强记,更重要的是,这其中蕴藏的东西。

朝廷官员众多,他今日才明显的感觉到。当初在学历史的时候,曾提到宋朝王安石变化的原因之一就是三冗,如今还是在大唐开国时期,就有这么多的官员,这要是到了后代那还了得,冗官如今已经存在的,人浮于事,那些世家公卿都占据着要害位置,日后那些后进之事如何能得到理想的官位。

“朝廷中人实在是多了。多的朝廷都有点支撑不下去了。”卢照辞双眼中寒芒一闪,指着长孙无忌说道:“辅机,你回去想个章程来,看看,那些人是可以精简的,那些人又是不能精简的,回头我们再议,记住,此事就我们六人之人,没有决定之前,不得透露出去,否则,朕必将严惩。”说着狠狠的瞪了崔仁师一眼。吓的崔仁师面色一变,脑袋低的更低了。

“怎么,你们怎么不说话了。”卢照辞很快就发现了大殿内气氛异常,不由的直起身来,好奇的在自己的几个辅政大臣上扫了过去,惊讶的问道。

“陛下,臣等刚刚在城外也曾讨论过这个问题。”岑文本见状,嘴角露出一丝苦笑来,真是怕什么来什么,可以想象,此事一旦传扬开来,恐怕朝廷之中又会掀起一阵诡异的浪潮来。原本逐渐平静下来的局势又将会再起风云,这不是他这个首辅想要的。但是,既然皇帝陛下已经开口了,自己等人也只得回话。

“哦,看来是我们君臣一心啊!居然想到一块去了。”卢照辞顿时也来了兴趣。他这种想法不过是在刚刚朝廷中众多大臣迎接圣驾的时候才猛的发现这个问题的。而自己只是无意中提了出来,没想到底下的几位大臣都已经想到这个事情,倒是让卢照辞惊讶无比。

“陛下,历朝历代,每代开国皇帝登基称帝,平定天下的时候,前朝的官员多是以礼遇为主,除非真的是那种罪大恶极的官员,其余的官员都是留任查看,最后,一年之内,就让继续担任以前的官职,甚至还会加以提拔,这一来是为了安抚民心,尽快的恢复实力,使的其他地方的官员争相效仿,以投靠新皇帝,其次是因为朝廷草创,朝中并没有多少官员来支持朝廷的运转,所以才会借用前朝的官员。我朝在高祖陛下的时候,也是因为这两种原因,留下了前隋朝廷中许多官员,后来经过陛下征战四方,又有许多的官员加入了朝廷之中;而后,陛下虽然是继承皇位,但实际上也是开国之君,对于高祖皇帝时期的官员又是以继承为主,如此一来,朝廷的官员那就更多了,这也就是陛下今日所见的这种情况了。”岑文本赶紧将朝廷中局势讲了一遍。

“陛下,历朝历代都会出现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会随着这些人死亡而消失,朝廷刚刚经历过一场大战,如今草原上的局势也是一日三变,大将军李靖正在河北对付罗艺,这个时候,我们朝廷可不能乱啊!”崔仁师赶紧出列说道:“这个时候,若是因为此事掀起风波的话,恐怕那些朝中大臣就会起来造反骂娘了。还请陛下三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