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文学社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天唐锦绣 >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三司推事

第一千一百九十五章 三司推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娘咧

什么叫刑部的衙役来自民间、更亲民?

你还不如就明说嫌弃刑部的衙役都是一群泥腿子……

三人嘀咕几句,反正闲着没事便想要坑害别人一把,没有得逞也无所谓,便都偃旗息鼓,闭嘴不言。

不过此案影响深远、性质恶劣,死者乃是长孙无忌之嫡子,嫌疑人乃是房玄龄之公子,早已牵动四方利益,故此尚有侍中魏徵、礼部尚书令狐德棻、河间郡王李孝恭等等朝廷大佬坐在一侧旁听,以保证审案之公正。

大堂之外,喧闹吵杂的声音隐隐传来……

孙伏伽微微皱眉,略偏过身子,对身边的刘德威说道:“外间百姓士子云集,一旦案件审理出现偏差,极易使得舆情纷乱,导致严重后果。此地乃是刑部衙门,刘尚书何不派遣衙役将其尽皆驱散,以防不测?”

刘德威气得想抬手给孙伏伽狠狠的来一拳……

就算你要坑人,也别这么明显好吗,是在侮辱我的智商还是在故意消遣我?

在百姓们看来,这就是为了给房俊洗刷冤屈而设立的机会。百姓们心中自有一杆秤,大唐立国以来吏治清明、法度森严,即便是作为天下至尊的皇帝陛下亦会在面对魏徵毫无留情的诤谏面前坦诚错误,君明臣贤,此乃盛世之华章

就算朝中有那么一两个龌蹉小人行此阴险奸诈之举措,还是清正廉洁的官员居多。经过“三司推事”的审理,必然会还房二郎一个清白

故此,百姓和士子全都涌到刑部门前,等待着第一时间收到案件审理的结果……

*****

刑部正堂之内,三法司官员济济一堂。

连皇帝都默许这些百姓士子云集在刑部衙门之外,你让我去驱散……若是引发了冲突,我这帽子还要不要?

刘德威瞥了孙伏伽一眼,没好气的说道:“刑部才有几个人?这么点人出去一下子就得被包围了。再者说现在外间对刑部颇有误会,不去驱散还好,一旦去了,说不得就被当着奸佞之臣揪住闹事。倒是御史台的御史们向来清正廉洁,名声极佳,百姓甚为折服,何不让刘御史派遣极为御史去劝说百姓和士子尽皆散去?”

刘洎翻个白眼,淡淡说道:“御史台负责监察百官,哪里有跟百姓大交到的经验?还是刑部的衙役大多出身民间,更加亲民一些,想必百姓也更相信他们。”

刘洎才不会上了刘德威的当,不仅拒绝得干脆利落,顺带着将皮球又给踢了回去……

刘德威眼皮跳了一下,忍住了火气。

大理寺卿孙伏伽、刑部尚书刘德威、治书侍御史刘洎,“三司使”尽皆在座。

“御史中丞”乃是秦朝之时所设立,汉朝为御史大夫的次官,或称御史中执法,秩千石。汉哀帝废御史大夫,以御史中丞为御史台长官,后历代相沿,唯官名时有变动:曹操曾改御史中丞为宫正,纠弹百官朝仪;北魏亦曾改称中尉。及至南北朝之时,政局不稳天下动荡,御史大夫时置时废、即便设置此官职亦往往缺位。

故御史中丞实为御史台长官。隋置御史大夫,不置御史中丞,唐朝立国,改御史中丞与治书侍御史,与御史大夫并设,只是仍旧作为御史台执行事务的最高长官,御史大夫更多是象征意义.

直到高宗李治登基为帝,避讳皇帝的名字,才又将治书侍御史改回为御史中丞,不过此乃后话……

孙伏伽居中、刘德威居左、刘洎居右,三人占据主位,威风懔懔气象森严。刑部左侍郎韦义节与右侍郎张允济忝陪末座,一共五人,形成今日审讯之主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